《知识创造的螺旋》,个人或组织的知识管理理论

原创 小斯  2020-07-06 19:50 

之前分享过《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一书的思维导图与书评,那本书中提到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概念,也提及了由此组成的四种知识转换。但那本书写的很浅显,并未对这写概念做出深刻解读,若想要更深入了解,可以看接下来要说的这本书。

《知识创造的螺旋》,作者: 竹内弘高 / 野中郁次郎。本书对知识的创造与管理做了深刻解读。本书核心就是书名中提到的这个“螺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间的四种转换模式形成的知识螺旋。弄透这个知识螺旋,可以为个人或组织的知识管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

辩证,胸怀对立双方的能力

生活本身就是由对立事物构成,男与女、生与死、善于恶。对立无处不在,有形的物质世界如此,无形的概念世界依旧如此。例如知识,我们将它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辩证法强调变化、重视对立,那它和知识管理有什么关系呢?

知识就是将对立双方放在一个动态过程中综合创造出来的,显性(形式)知识和隐性(暗默)知识之间通过相互转换形成一个动态的知识螺旋,这便是创造知识的核心。

2

创造知识的核心:SECI螺旋模型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可以形成四种转换模式。

1.共同化(soci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从个体到个体。例如面包师带徒弟,徒弟在直接体验时,经过意会习得做面包的技巧。

2.表出化(extern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个体到团组。徒弟将秘诀和其他学徒进行交流。

3.联结化(combination),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团组到组织。将交流的知识写进工作手册。

4.内在化(internalization),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从组织到个体。其他学徒根据手册进行实践,习得做面包的技巧。

四种模式动态转换,由此形成一个螺旋,知识在这个动态过程中被不断放大。

《知识创造的螺旋》,个人或组织的知识管理理论 阅读笔记 第1张

3

组织理论:创造知识的两个维度

上面的示例表述中,解释了知识转换的两个维度:认知论维度,即显性到隐性知识间的转换;存在论维度,即个体到组织间的相互转换。

知识螺旋在存在论维度上的放大,就是组织创造知识的理论基础。

4

创造知识的“场”

事实上,知识不可能脱离现实而独立存在,知识本身就是特定角度的现实,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也直接影响了人的认知。而有限的环境互动,则会造成人的认知缺陷。怎么理解这个环境?

书中提出了“场”概念。说到“场”,首先就能想到物理中的电磁场。和物理中的“场”类似,可以为知识也引入一个“场”。创造知识需要实际的情境,将分享、创造及运用知识的动态的共有情境称为知识的“场”。这个“场”为知识螺旋的运动提供能量、质量及场所。

场”是参与者共享情境,通过互动产生新知识的场所。参考下面这张示意图:

《知识创造的螺旋》,个人或组织的知识管理理论 阅读笔记 第2张

《知识创造的螺旋》,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套理论规范。理论引导实践,这些看似空泛的概念,还需在实践中去好好体验反思。

 

本文地址:https://cas01.com/5381.html
公 众 号 :注意两个号的区别,小斯想专注于OneNote和思维导图等具体的知识管理软件的经验分享。(OneNote为主);cas01专注于知识管理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分享。(知识管理理论及实践)。
温馨提示:本站发布的压缩包如需密码解压,若无特别说明,密码统一为:cas01.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小斯 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