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作者: [美]迈克尔·S.加扎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豆瓣8.4分。本书从大脑科学的角度对人类的是否拥有自由意志进行了探讨,从大脑结构开始谈起,到左右脑再到左脑的解释器,又从个人意识再到社会意识,内容十分丰富全面。
本书作者是大牛
本书作者,迈克尔·S.加扎尼加,当代伟大的思想家、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美国国家科学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智囊团成员。
上世纪60年代,加扎尼加师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罗杰·斯佩里,在加州理工大学当实习生。彼时的加州理工牛人遍地,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常常不打招呼便闯进研究生办公室问他们在干什么,加扎尼加有一次在做猴子实验时就被费曼闯进来问过,听完描述费曼总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加扎尼加还透露有一次为了抓一只从实验室逃跑的动物,险些撞上莱纳斯·鲍林(量子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创始人之一,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膝盖。
在这些大牛身边,加扎尼加进行了一系列的“裂脑”研究,推翻了大脑平均分工执行具体功能的传统观念,并且让“左脑—右脑”成为了日常用语。他对人类科学更大的贡献是和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乔治·米勒共同创立了认知神经科学,并大力推动其发展,他本人也由此成为国际脑科学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和一代名师。
加扎尼加还曾空降《最强大脑》,担当该节目总决赛的国际评委。
盛行一时的大脑白板理论
20世纪初期,白板理论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卡尔·拉什利提出了等位性原则和整体活动原则。中心思想是,人的大脑就像一块白板,大脑不同区域是未分化的可互换的,大脑能学习任何东西。
紧接着,保罗·韦斯又为等位性概念提供了更多证据,并提出“神经生长说”,认为功能性活动在神经回路的形成中发挥主导作用。
神经元知道怎么长
卡尔·拉什利和保罗·韦斯都是白板理论的支持者,白板理论的盛行让大脑研究在很长的时间内走在走弯路。不过有趣的是,这两个人的学生均不同意自己老师的理论,两位学生相继为大脑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唐纳德·赫布,师从卡尔·拉什利,提出神经元构成的细胞集合概念。赫布的理论为严格的行为主义敲响了丧钟,至今仍是神经学研究的中心议题。
罗杰·斯佩里,师从保罗·韦斯,认为神经回路的生长遵循特定基因编码。他用多个巧妙的实验证明,神经的生长具有特定性,不管起始位置如何,它最终总会长到特定的地方去。
分工明确的左脑右脑
本书作者迈克尔·S.加扎尼加,师从罗杰·斯佩里,加扎尼加的一系列的“裂脑”研究,让人们对左脑、右脑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研究发现,左脑偏重智力技能,右脑擅长视觉空间技能,一个词概括就是“左思右想”。
我们天生喜欢编故事
在我们的左半脑,有一个解释器,它总会根据自己掌握的线索,编造出一个跟已经发生的情形相吻合的答案。
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动作其实都是无意识处理过程,例如锤子砸中手指,手指迅速抽开,我们事后的解释一般是因为疼痛所以才抽开手指的,但研究发现,抽开手指的行动其实是发生在疼痛意识的前面,抽开手指根本就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而不是我们解释的因为痛主动抽开。
这种事后解释带来一个重大问题,如果行动发生在意识之前,我们仅仅只是事后诸葛亮,那么,自由意志还存在吗?
是自由意志,还是决定论?
其实,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这几百年,决定论者对自由意志的攻击从来没有间断过,而期间不断出现的各种理论,似乎也在为决定论输送炮弹。
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力学,再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决定论攀上巅峰。
不过20世纪陆续出现的几个理论对决定论造成了重大打击,混沌理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再加上复杂系统中随处可见的突现,都让决定论束手无策,物理学家也开始陆续远离决定论。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神经元到想法需要经过多个层次的突现。而意识或自由意志,则很有可能就是从这些多层次突现而来的,而突现不遵循因果律。
所以,自由意志并不是幻觉,我们有思想自由,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谁决定了“我们”的意志?
人是社会性动物,进化保留了这种社会性,这让我们人类天生就具有社会互动本能。
文明与大脑协同进化,也让我们拥有了一个社会性大脑。例如我们人类独有的心理理论能力,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与人交流,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是神经学上近来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证明大脑内有一套专门的神经机制用于理解和赏识他人行为,社会性大脑有了实质证据。
《谁说了算?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本书作者是大牛,书的含金量也相当高,非常值得一看。看完此书,可以从脑科学的角度对自由意志有一个全面了解。
公 众 号 :注意两个号的区别,小斯想(OneNote为主);cas01(知识管理理论及实践)。
温馨提示:本站发布的压缩包如需密码解压,若无特别说明,密码统一为:cas01.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小斯 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