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拖延的唯一办法——立刻行动!这看起来似乎是一句废话,从字面逻辑上来看,确实如此。但这句话背后隐藏着的一些必然逻辑循环才是更值得关注的。
行动,建立循环的起点
拖延是因为没开始行动,没有行动,所有一切将会变为空想,即便你认为自己考虑的再周到全面,再充分合理,那只是你个人的空想而已,缺乏行动,你想的再天花乱坠也好,这一切都是有害无益的自欺。
反之,一旦开始行动,你可能会发现事情并没那么困难,即便很困难,你可能会提高自己去解决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变得更积极,积极会让你将事情做的更好,然后你会更积极,于是形成一个高效的循环。
建立优秀习惯后,你就会变得习惯优秀。正如锻炼可以增加身体的肌肉,好习惯相当于在心理上长出了肌肉。习惯优秀后,一切激励机制都不需要了,优秀习惯会自动推着你前进,结果不只是优秀,而是越来越优秀,马太效应开始。
行动,是形成这一切的最关键的切入点。缺了它,得到的就是相反的结果:不断拖延,越来越差。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立刻开始行动呢?认知的转变很重要。
换个角度,将拖延的因素变为行动后的奖励
换一种思维,反过来想——将那些造成拖延的因素变为行动后的奖励。
拖延症患者的做法是:想看书,先学高效阅读;阅读,先学如何输出阅读成果;成果,先学思维导图;导图,先准备好图片素材库……最后的结果是,最初的关键目标从未开始,而各种准备工作全部浅尝辄止毫无收获,因为总会被下一个准备打断。
反过来想可以变成这样:想看书,立刻看起来,但追求完美的我特别想先学高效阅读?不行,必须等到阅读小有成果,可以让你看一本高效阅读方法类书籍作为奖励,若真想学后者,那就努力先做好前者赢得奖励;看书效率提高了,空出更多精力了,不是一直想学导图吗?作为奖励,这时可以分出点时间学思维导图了……换个角度,将所有所谓的准备工作都变为原始目标做到一定程度后的奖励因素,最后的结果是,不仅最初的目标实现了,各种辅助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好。
两种行为方式,会在坏和好两个方向上越走越远。尤其是对于所谓追求完美准备的拖延症患者来说,拖延因素既可以是坏事的罪魁,也可以转变为成事的奖励,这完全取决于你怎么选择。
所以,关键在于你看问题的角度!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你认为的缺点换个角度可能就变成优点了,而一旦缺点变为优点,效率将大大提升。
惯性,它有两个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
拖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惯性。喜欢拖延的人,惯性让他倾向于继续停留在原地。但应该注意到惯性还有另一种状态,一旦你打破静止状态——开始行动,你会发觉行动并没想象中那般苦难,然后开始自发地往前走了。
拖延是一种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低劣也是一种习惯。运动状态和方向由个人掌控,一旦选定,惯性就能让它保持。问题是,你会选择哪个方向?
限定时空
做任务管理时,强烈建议限定时间和空间,它不仅可以打破惯性、战胜拖延,还可以提高效率。
关于限定时空的重要意义,考试是个很简单形象的比喻。一场考试,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到点必须交卷。正是因为有了时间限制,你才会集中注意力,才会考虑抓重点尽量提高分数。而一张考卷中,答题区就是固定这么大,嫌小?那就挑最重要的写。有限空间让你必须对思维进行提炼总结,而不是随意倾泻。
把每个重要任务想象成一次高考,还能为自己找借口拖延吗?
公 众 号 :注意两个号的区别,小斯想(OneNote为主);cas01(知识管理理论及实践)。
温馨提示:本站发布的压缩包如需密码解压,若无特别说明,密码统一为:cas01.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小斯 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