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基本构成:超越与反思

原创 小斯  2020-11-02 19:08 

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两个概念:超越和反思,前者由内至外,后者由外至内,两者辩证统一,密不可分。

邓晓芒哲学起步》阅读笔记一。

1

自我与记忆

自我意识实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借助语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形成语言后,人们创造出一个“我”字以方便交往。语言的产生,让人类的记忆具有了连续性和传递性,“我”慢慢具有了同一性和连贯性。人类与动物的记忆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记忆就像备用资料库,彼此不想干,记忆也只是条件反射式地服务于求生本能;而人的记忆在“我”的统觉下,和其他所有所有记忆表象产生关联,记忆的总和组建起人类的自我形象。

2

对象意识

最早的意识并没有体现为自我意识。“我”的概念是后来才建立的。最早的意识,是关于对象的意识,一切意识都有所指的对象,也就是对象意识。对象意识可以把所有表象当做对象来看待,不仅是实物,还有想象。

通过语言共相,将对象引入了意识。例如“这”,就是最广泛的语言共相,我们要描述某个对象,都要说“这是……”,“这”,是一切命名的前提。当一个人会说“这”时,就有了意识。语言通过命名建立,通过命名形成了命题语言,有了命题语言,也就有了类意识。我们说同样的语言,那就是同类了。

3

超越:从自我到对象

通过类意识,我们可以把对方看作自己,也可把自己看作对方。通过语言的交往,我知道他懂了我的话,他也知道知道我懂了他的话,于是我和他可以用“我们”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了。

最初的“我们”限于同类,然后发展到其他对象,包括其他自然物。正如我可以把工具当做自己延长的手,进一步可以延伸到整个自然界。意识上的这种延伸,便是我对自己的超越,向外部世界的超越,这种超越便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

4

反思:从对象到自我

自我意识的另一个方面,是从对象返回自身,即反思。当我开始问“我是谁?”的时候,我已经把自己对象化了,自我意识就产生了。把对象看作自己是向外超越,把自己看作对象是向内回归或反思。超越和反思,这两步是相对的,可以循环进行的。

对自我的把握,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与检验自己、不断深入的过程。人心是无底的深渊,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刷新经验,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自己。

本文地址:https://cas01.com/6609.html
公 众 号 :注意两个号的区别,小斯想专注于OneNote和思维导图等具体的知识管理软件的经验分享。(OneNote为主);cas01专注于知识管理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分享。(知识管理理论及实践)。
温馨提示:本站发布的压缩包如需密码解压,若无特别说明,密码统一为:cas01.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小斯 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