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本身是一种认知,也就是认识你自己,但认识可能是一种自欺,自欺是自我意识的内在矛盾性,是本质属性。
自我意识就是把自我当作对象来看的意识。尽管我知道这个对象不是真正的自我,但还是得当作自我,因为不这么做,就无法进行认知。但“当作”意味着与实际存在差别,却还是得相信,这本身是一种自欺,而且这种自欺,有限的人是永远无法摆脱的。
康德坚持形式逻辑,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自在之物),不能自欺。自欺是违背形式逻辑的,因为从逻辑上来说,自己欺骗自己的逻辑是不通的,这意味着既知道又不知道,同时相信p和非p。在逻辑上不可能的自欺,却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
自欺,在形式逻辑中是一个矛盾,欺骗的自我和被欺骗的自我在逻辑上不能并存,但在辩证理性看来,这种矛盾会得到扬弃和调解。每一次欺骗的自我和被欺骗的自我不在同一个层次,前者在前台,后者躲藏在后台,前者可以努力挖出隐藏者,从而使人性的层次逐一暴露和深化。
人类具有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带有自欺属性,人生来就是一种自欺的动物。自我意识是一个自欺的结构,人总是要假装相信某些东西。
自我意识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但选择可能带来风险。当一个人发现他当年付出的所有心血到头来竟然一文不值,甚至是一种灾难时,最轻松的解脱是“上了某某的当”。类似这种推卸责任的接口,很明显是一种自欺,但它在逻辑上确实可以说得通,因为他确实能为当时的那次选择找到理由。
形式逻辑只管这一次选择,但却不会考虑,这个选择背后是否还有选择。当年为什么会选择上当呢?形式逻辑停留在作为起点的那次选择,但不会去考虑选择背后更深层次的理由,这种更深层次的追问,需要依靠辩证理性。
所谓辩证理性,就是先揭示矛盾,然后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激发自我的能动性,走上不断怀疑与反思之路。
知性的反思是一次性的,起点本身是不容反思的,但不反思起点,就很容易陷入自欺。知性思维中,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不容许矛盾,不是黑就是白。当被抛入错误中时,要么安于被抛,承担自欺的后果;要么怨天尤人,继续自欺。
理性的反思是一条怀疑之路,不断否定起点和重建起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接近真理。理性的人并不能避免犯错,但可以在犯错后反思错误,从犯低级错误到犯高级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自欺根源,尽量去避免自欺。
自欺是人性的根本恶,人的有限性也决定了人不可能摆脱自欺。自欺是人的无奈,而且通常是消极的,但也可以找到其积极的一面。例如为自己确定某种信仰,激发生命的活力,不断尝试不断突围,这种信仰,就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欺,它提供了一个让人奋起的目标。
公 众 号 :注意两个号的区别,小斯想(OneNote为主);cas01(知识管理理论及实践)。
温馨提示:本站发布的压缩包如需密码解压,若无特别说明,密码统一为:cas01.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小斯 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