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完现代西方哲学的85位哲学家,跨学科思维在哲学与AI间的奇妙碰撞

原创 小斯  2025-11-03 18:00 

感谢大家对上一篇文章的点赞与转发,阅读量成功突破两万。受此激励,竟然产生一种想进步的感觉,甚至已经开始考虑为脉络图增加新的内容维度了。

1

新维度:图解,开启知识新视野

在首图文章中,曾提及哲学与认知科学(我目前主要关注认知心理学)是最为重要的两大底层学科。而本次主题为现代西方哲学,维特根斯坦便是绝佳例证,可充分论述此观点。

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史上非常特别的一个哲学家,其前期与后期思想宛如两极,发生了 180 度的巨大转变,且分别对后续重要哲学流派产生深远影响。制图时,在严格遵循哲学家成名时间顺序的前提下,为了清晰呈现维特根斯坦的两条脉络,不得已在本图右侧单独增设两大列空间,用以展示相关内容。但此举致使整张图宽度增大,内容略显分散,留白较多。经过思考,我已探索出解决之法,即在后续版本中增添内容解析维度。本文原本计划在上周发布,就是为了这个新的尝试,折腾了好几天才弄出下面这张解析图(这张图已经放在了本版大图中,算是一个开始,之后会慢慢将一些重要的内容解析以图解的形式加进后续版本的大图中,将图中各种思想串联起来),而下面的整个“跨学科思维”小节,都是在做这张图时碰撞出来的。

一张图看完现代西方哲学的85位哲学家,跨学科思维在哲学与AI间的奇妙碰撞 CAS模型 第1张

2

底层思维:跨学科的奇妙交响

谈及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哲学,我最先联想到的便是 “人工智能” 的两大经典路径。其前期哲学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与 “符号主义人工智能” 核心特质相呼应 —— 依赖逻辑规则,追求精确性与形式化;后期哲学以《哲学研究》为蓝本,契合 “情境化人的智能” 的核心属性 —— 扎根日常实践,注重语境与灵活适配。

从维特根斯坦前期核心理论 “逻辑图像” 出发,能自然联想到认知心理学中的 “语义网络”,进而延伸至人工智能领域的 “符号主义”,三者可由更底层的 “本质主义 / 理性主义” 串联;同样,从其后期核心理论 “语言游戏” 出发,经认知心理学中的 “联结网络”,到人工智能领域的 “联结主义”,则可用 “非本质主义 / 理性主义” 相系。

再来审视当今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202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辛顿,其发展落地的分布式表征与维特根斯坦的 “家族相似性” 高度契合,借助特征重叠界定概念;模型学习遵循格式塔整体论,通过全局特征拟合实现认知。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萨顿深受斯金纳行为主义影响,将动物试错学习抽象为强化学习数学理论。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卷积神经网络(CNN)之父杨立昆指出,Hubel 和 Wiesel 关于视觉皮层的研究,是 CNN 的核心理论基础。神经符号系统重要倡导者加里・马库斯,倡导深度学习借鉴乔姆斯基理性主义语言学框架,强调结构化规则的必要性。前三位核心方法论倾向经验主义,马库斯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立场。深度学习三巨头中的约书亚・本吉奥则秉持折中主义导向,指出 GPT 类模型因缺乏清晰的结构化先验假设,导致因果推理能力不足,主张融合经验主义的数据化路径与理性主义的结构化框架以弥补缺陷。这种结构化框架,正是本吉奥和杨立昆常常提及的 “世界模型”,与维特根斯坦的 “世界图式” 相互呼应。

上述提及的所有认知心理学或哲学理论,均可在已发布的《认知心理学》《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三张图中找到对应。这些人工智能领域的人物皆是业内顶级大牛,若关注该领域,想必对他们耳熟能详。其中,本吉奥与辛顿更是站在世界学术金字塔顶端,本吉奥是全球首位学术引用量破百万的科学家,辛顿以 97 万紧随其后。即便将范围扩大至全领域,排在本吉奥之前的仅有哲学家福柯(139 万),而福柯正是本篇《现代西方哲学》大图的主角之一。他们的引用量中,有很多都是跨学科的。

以后应该也会绘制一张人工智能的主题大图,届时四张图对照着看,便能清晰看到同一底层思维在不同学科层次的具体落地 —— 类似的跨学科呼应案例俯拾即是。

由此可见,在这个有望引领人类迈向奇点的人工智能领域,哲学与认知心理学的影子无处不在。

3

《现代西方哲学》:知识的宏大画卷

回归本篇的《现代西方哲学》大图。全图近两万字,涵盖 85 位活跃于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哲学领域,诸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若将感兴趣的理论一并纳入,更是数不胜数。

伽达默尔的 “视域融合”,揭示理解与对话本质,让不同视角碰撞产生新意义;波普尔的 “三个世界”,清晰划分物理、精神与客观知识边界,重塑对知识存在形态的认知;库恩的 “范式转移”,阐释科学发展的非连续性,展现认知框架迭代的核心动力;皮亚杰的 “图式”,剖析人类认知发展底层机制,串联经验积累与认知结构的互动逻辑;福柯的 “知识型”,解构不同时代知识生产的潜在规则,揭示权力与知识的深层交织;萨特的 “自欺”,戳破人类逃避自由与责任的心理困境,引导直面真实自我;蒯因的 “信念之网”,打破分析与综合命题的绝对界限,呈现知识体系的整体性与动态性;哥德尔的 “事愿分离”,映照个人成长中理想预期与现实实践的差距,“通过犯错误学习” 是克服此差距的核心路径;德里达的 “解构”,拆解文本与语言的固定意义,倡导多元解读可能性;普特南的 “缸中之脑”,以思想实验直击实在论核心,引发对认知真实性的深层拷问;鲍德里亚的 “拟像”,剖析后现代社会中符号与现实的脱节,揭露 “超真实” 的生存困境。这些核心概念横跨多领域,未来我将陆续以它们为主题或重要章节制作大图。

大家浏览全图时,不妨留意感兴趣的概念,其中蕴含的有趣思想可能会让你收获很多。以下视频快速展示了成果图,鉴于大图宽度较大,无法在一屏完整呈现,故有选择性地摘取部分哲学家进行重点展示,大家可花几分钟快速预览。

若觉此图对你有所帮助,可通过以下方式自行获取完整的高清成果图:在公众号 “cas01” 主界面对话框中回复 “哲学”(请务必前往公众号 “cas01” 的主界面进行回复,在评论区回复关键词是无法触发自动回复的),即可获取已分享的同类主题最新版成果图(目前已分享的哲学类成果: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到这里并未结束,还有活跃在20世纪后期至今的哲学家,可以归至“当代西方哲学”。当代西方哲学会分成两张大图:欧陆哲学、分析哲学,制图工作正在收尾中。还有中国哲学,正在整理资料中。以后会陆续分享出来。

下一篇,换换心情,我们将走进航天领域,去看看星辰大海。

本文地址:https://cas01.com/7854.html
公 众 号 :注意两个号的区别,小斯想专注于OneNote和思维导图等具体的知识管理软件的经验分享。(OneNote为主);cas01专注于知识管理理论及实践成果的分享。(知识管理理论及实践)。
温馨提示:本站发布的压缩包如需密码解压,若无特别说明,密码统一为:cas01.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小斯 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
NEXT:已经是最新一篇了

发表评论


表情